138
英语语法应用(二十五) 近代汉语与英语的语法结构概说 9/3/2015
我们在天上的父, 感谢祢的恩典, 让我生在中国, 又赐我们优美的语言及文化. 主耶稣啊, 求祢再次彰显祢的大能, 使我能把自己的语言文化弄清楚,
能明白的说出中文与英语在表达思想上的语法的结构差异, 让孩子能把祢给我们文化及语言的优美, 遵祢的旨意, 利用仅剩下的年日里把它彰显, 使世界日益增进的强夺的趋势消弭于无形, 祢的国度可以早日降临, 来荣耀上帝的圣名. 因祢是配得荣耀, 尊贵和权能的主. 奉主耶稣基督圣名祈求. 阿门.
于2010年十月, 编辑者开始发表 “英文文法” 博客完全基于感恩的动机, 感谢上帝赐我一位基督徒的邓岳宗英文老师, 以父兄般的爱激励我学习英语, 使我能领悟语言是根源于其文化而形成.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爱好自由及和平的文化, 其语言必然是慢慢演进成为 “形意的”,
充满诗意和融和于大自然的思想交流的工具.
如, 陶渊明, 李白等诗人, 其思想的沟通, 必定处于淡泊明志, 与人无争的心境.
今特提出, 李白的 “静夜思” 及陶渊明的 “移居” 两首诗作简洁的阐释.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作者]: 李白字太白, 号清莲居士(公元701 – 762). 距今一千二百多年.
[语译]: 明亮的月光照进了我的床前, 我还以为是地上的霜了呢! 我抬起
头看看天上的那光明的月亮, 不禁低下头想念起我那遥远的故乡.
移居 陶渊明
昔欲居南村, 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 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 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 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 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
[作者]: 陶潜为其名, 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 生于东晋简文帝安二年
(公元372), 距今一千五百多年.
[语译]: 从前就想搬到南村住, 并不是为了房子好, 听说那里朴素天真的
人多, 喜欢和他们早晚常见面. 抱着这愿望好多年了, 今天作到
了这件事. 破陋的屋子何必要大呢, 能盛下屋子及床位和席子就
够了. 邻居随时可以来, 和我高兴的谈从前的事, 读到好文章就
共同欣赏, 碰到疑问就互相研究解释.
回顾近四年来, 在 “英文文法” 博客中所讨论有关学习英语语法的帖子里, 仔细思考, 发现“篇章的习作” 是最终的重点, 不是吗? 而 “段落” 为篇章写作必经的途径. “段落” 的写作诀窍不是在如何写有效的(effective) “主题句” 吗? 而 “段落” 内其它的句子不是都要围绕这主题句的主导思考来发挥篇章的精义吗? 造有效的 “句子” 是必须的. 用比较 “现代汉语” 和 “英语” 的语法结构的方式讲解, 定规对正在学习英语的青年朋友写出的中式英语的句子可以减至最低程度.
“近代汉语” 与英语虽然非出自同一语系, 因中国近百年来深受西方强烈殖民主义的影响, 在语法构造上的差别不多. 差异显着的如下所述.
1. 动词时制的表达, 近代汉语比英语变化较少. 首先是静态动词: 英语是以“be verb” 动词为主. 现代汉语方面仅就 “是” 这个动词可与其比较. 其次是有动作的动词, “active verb”. 近代汉语语法几乎在时制方面显示非常的少. 英语语法说得清楚些.
2. 问句与被动句在这两种语文中大大的显明它们的句子的构造不同.
3. 短语(phrases)和习语(idioms) 因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 有佷大的差别.
1. 动词时制的表达, 近代汉语比英语变化较少. 首先是静态动词: 英语是以“be verb” 动词为主. 现代汉语方面仅就 “是” 这个动词可与其比较. 其次是有动作的动词, “active verb”. 近代汉语语法几乎在时制方面显示非常的少. 英语语法说得清楚些.
2. 问句与被动句在这两种语文中大大的显明它们的句子的构造不同.
3. 短语(phrases)和习语(idioms) 因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 有佷大的差别.
例如:
She is good. (她很好. 在这里不用 “是”, 而用形容字 “很”. )
She is not good. (她不好. 这例句更显明了中英文语法结构的差异, 没有动词)
又如:
I am learning French in the United
States .
(我在美国学法文. 此处用 “在” 来表示正在进行, 尚未结束的意思. )
He is
learning Chinese in the
university.
(他在大学学中文. 中文句子表达的意思如上例)
I am doing
business in London .
(我在倫敦做生意. “在” 表示继续的意思. )
My older
brother is working in Taipei .
(我哥哥在台北工作. 此处 “在” 有仍然继续的意思.)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