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的徐世大老師 |
二. 上帝在我幼年時賜憐憫:
因小日本慘絕人寰的軍閥集團侵略中國,開戰三個月來, 不停的濫炸我國無辜的同胞,慘不忍睹。編輯者12歲就投筆從戎, 報考空軍幼年學校, 為的是要與小日本空軍拼個他死我活, 因為他們太殘忍, 不分日夜的來我國後方轟炸, 甚至轟炸到四川灌縣蒲陽場, 太沒有人性.
豈知上帝要打敗他們, 祂差遣天使美國打他們, 小日本無條件投降了。1955年,靠上帝的憐憫, 讓編輯者考上台灣大學土木系水利組, 上帝差天使恩師徐世大教授來苦口婆心的諄諄告誡我, 要以同胞的生活認同. 大學三年級時, 申請去石門水庫見習, 蒙系主任推薦, 順利成行, 斯時與他老人家的眼神相遇, 內心充滿了欽佩之情. 1958年, 這是我國第一次建大埧工程, 又是土埧。我心中深知他的憂心. 2020已被泥巴填滿, 若他見到該是多麼心痛. 多少人貪圖私利,在上遊建造旅遊業大型旅館及高級別墅, 大動土木, 使本來就不穩固的河岸,坍方累累。要不然,可能會達到他老人家的設計目標,達到灌溉給水百年壽命。
在台灣大學極度艱苦的日子裡, 是靠恩師愛心的鼓勵。1959年畢業,1962年回母校任研究助理, 1966恩師為我修改所撰寫的論文, "新店溪地水補注" 。經台大教員升等審核委員會通過, 升格為講師.
1971年經恩師推薦, 由國科會資助, 出國深造, 恩師代我教授水文學課一年, 回國後沒有感謝他老人家的愛心, 真是忘恩負義的人。今想以 "懷念都江堰" 一文, 以表達思念恩師之心。
當年我在蒲陽場受訓,每年盼望的日子,就是清明節步行去灌縣參加都江堰開堰盛典。自1943年住進唐二院,至1949年離開蒲陽場,共連續五年看到這稱譽世界的偉大水利工程。上帝是這樣的愛我們中華民族,在二千二百五十多年前就為我們預備了李冰太守,為旱澇無常的成都平原設計這舉世聞名的 “都江堰”,使成都平原為旱澇從人的“天府之國”。 是它在抗日戰爭中養活了當時在大後方成千上萬的同胞。讓我們八年的抗日戰爭得到最後的勝利,打倒想吞噬我中華民族的倭冦.
國內聞名的余秋雨先生在
“文化苦旅”一書中特別撰寫一篇
“都江堰”,他以歷史的觀點來比較中國古代極著盛名的兩大土木工程 “都江堰” 和 “ 長城”。 他說,“
‘長城’的社會功用早已廢弛,而 ‘都江堰’ 至今還在爲無數民衆輸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澇無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國,每當我們民族有了重大灾難,天府之國,總是沈著地提供庇護和濡養。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華民族。……說得近一點,有了它,抗日戰爭中的中國才有一個比較安定的後方…”.
本來成都平原不是旱澇從人的 “天府之國”,而是水旱頻仍,饑饉時見,民不潦生的地方。 少雨則旱,多雨則洪水成災。 因為岷江水源絶大部分是,來自青城山流域,經春天氣溫升高融化的雪水,水量豐富湧猛,若無都江堰的 “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引水口)三重要工程來控制岷江水流(示如下圖),則水害就常常發生,非澇則旱.
李冰為四川郡守時,以愛民的仁慈心腸,以 “民以食為天” 為施仁政的觀念,來為民除水害,日以繼夜,冒風霜的與有灌溉經驗的農民,先對岷江地形和水情做了一次詳細的勘查,上到岷江上游青城山麓,下到成都平原。 勘查的結果,規劃出魚嘴在江心位置,飛沙堰排洪,及在玉壘山脚開鑿寶瓶口(灌溉用水的引水口)。 在無火藥來爆破的情况下,是以鉄鑿一錘一錘鑿通玉壘山的花崗岩。 後來又以火燒石,(利用熱漲冷縮的原理,爆裂岩石 ),大大加快了工程進度,終于在玉壘山腳鑿出寬20公尺,高40公尺,長80公尺的一條引水道口,所以這是用民間血汗鑿出的,工程的樞紐 ─ 引水口,沒有它,水就無法流入那上帝賜予的,那塊不用苦苦挖掘的坡度適合的成都平原的千百條灌溉渠道。因形狀酷似瓶口,故取名 "寶瓶口",把開鑿玉壘山腳,分離的石堆,稱為 “離堆” 也就是我們旅遊的離堆公園下面的 “伏龍觀”。
上帝所賜的天然傾銷坡度 5‰ |
從工程的觀點來說明為何它是上帝賜給我們中華民族的恩典。該工程的能有效運作二千多年,得力於地利。 從現代水利規劃的角度來看,魚嘴位置的選擇是因岷江彎曲的河道給以充分的有利條件,在古代二千二百年前,要建埧分水,是非常的艱難,都江堰是不用實體埧來分水, 以 “無埧分水” 稱譽世界的偉大水利工程,是出于李冰的慧心及苦心的結晶。其次,是渠首位于岷江的沖積扇的扇脊上,換句話說,是成都平原的頂點,也就是說 “引水口” 位於海拔700多米的高處(成都附近海拔400米左右),居高臨下,向東南傾斜呈扇形擴展,地形坡降平均達 5‰ 的自然傾斜地形,是修建灌溉工程最有利的條件,它可以不要作堤,只挖淺溝,即可引水灌溉,自然形成河道 (示如左圖)。我受訓的空軍幼年學校的校址所在地的蒲陽場,即是一條渠道造成的蒲陽河畔。 因這優良地形,使挖掘的工程量非常有限,而且灌溉與排水可以使用同一渠道,水可重復使用,非常經濟。最終,開挖大小干支灌溉渠道共500多條,總長度逹1156公里,自動灌溉成都平原上300多萬亩良田(註: 現在的情形大大的增加).
寶瓶口西邊凸出而高大的玉壘山崖,阻擋內江洪流的作用,寶瓶口增加泄水的作用。如洪峰期間,一部分洪流遵照寶瓶口明文規定的 “水則”,規規矩矩地從寶瓶口流出,保證成都平原灌溉用水,其餘的洪流被迫通過飛沙堰,人字堤流向外江,達到了排洪减灾作用。
以工程經濟的眼光來分析該工程為什麼有這樣長的壽命? 肯定其中有原因。 就如目前的綠化工程的觀念。李冰在財力不富足及工程材料極度缺乏的情形下,工程所需的材料是就地取材,使用當地盛產的竹子,河床沉積下來的砂石及鵝卵石作建堤及擋水埧的材料, 並使用當地農民秋收後的空閒勞工編製竹籠,及榪槎,成本就大大的減低,使工程的效益極度的增加,大大的造福當地的老百姓。修繕維護完成後, “每年” 必有盛大的都江堰“開堰”儀式(即砍開因維修河道,而建築的擋水埧)。“歲修” 就是每年必挖內江的河床,並填修飛沙堰。“歲修” 是使得該工程能千年順暢運作的關鍵。李冰賜給後人的六字旨 “深淘灘,低作堰” 是他智慧的結晶。 而且必須每年勤於維護。 工程之能持久,不是在開建時投注大筆資金造成固若金湯的堡壘,而是要勤於因環境及氣候的影響工程壽命的每年維護,才能使工程延年益壽,尤其是都江堰灌溉工程,因為岷江河床變化無常,沖淤肯定發生。 所以,李冰的遺言 “深淘灘,低作堰” 非常要緊。 因為寶瓶口的進水量與河床的深淺有極為密切的關聯. 河床淤高,相對的依照“水則” (量取引水多少的指標尺) 進水量就不夠。 所以每年必須挖河床,要挖得夠深。 李冰在內江的河床埋了作挖掘深度的凖繩工程物 (近日網絡發表,在都江堰河床中挖出李冰石像,即為挖掘河床深度的凖繩工程物。) 什麼時候挖? 是秋收後,開堰前的一段農閒的時間,也是岷江的枯水季節。 挖出的泥沙供作飛沙堰的維修用。飛沙堰過高會有損壞進水口的可能,因被洪水沖撃。 所以飛沙堰必須要建得低,不能塡修得過高,以免內江洪水通洩不暢,把沙石帶進引水口內,引起灌溉渠道的淤塞。 飛沙堰和寶瓶口是有機工程,組成自然排洪、調整輸水功能,完全是李冰精心巧妙設計,幷有完美的工程維修守則,供後人遵行的水利工程。
最後恭祝親愛的訪友身體健康,上帝賜您們平安.